自2002年QFII开闸至今,QFII额度从最初的40亿美元猛增至现在的1004.59亿美元。回顾过去16年,
A股市场经历数轮牛熊转换,指数涨幅有限,但外资却从中赚得“盆满钵满”。作为
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典范,它们的投资思路和操作风格的确值得广大投资者学习和借鉴。
精准“抄底逃顶”长江证券的一份研报显示,2005年初至2018年3月23日期间,QFII的年平均收益率高达22.43%,在
基金、保险、券商、银行、社保等机构投资者中排名首位。
回顾历年的投资业绩,QFII虽未做到每年均实现正收益,但拉长时间来看,其复利回报仍然颇为可观。在基金分析人士看来,QFII投资A股的策略极为简单:注重价值投资,在行情低迷、估值较低的时候大胆增持;一旦估值偏高,即使行情依然热火朝天,也会坚决减持甚至清仓。
这从摩根士丹利公司操作格力电器的情况可见一斑。2006年半年报显示,摩根士丹利作为QFII首次出现在格力电器十大流通股名单上,持股数量为434万股。此后两个季度,摩根士丹利持续加仓,至2006年末,其持有格力电器的数量达到915万股。从股价表现来看,格力电器在2006年6月底至2006年底,涨幅为32.84%,摩根士丹利可谓首战大捷。
2007年,A股进入历史难得一遇的大
牛市,上证指数节节攀升,但在格力电器的2007年一季报中,摩根士丹利却从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撤出。之后尽管股价继续疯狂,但摩根士丹利一直冷静旁观。
直至2010年一季报,摩根士丹利再次买入2837万股格力电器,并一路增持至2014年底的7095万股。进入2015年,上证指数高歌猛进,市场投资氛围热烈,摩根士丹利却开始大手笔减持,至2015年三季报,摩根士丹利已从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消失。持股期间,格力电器的股价累计上涨295%,为摩根士丹利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精选优质“成长股”从QFII的选股风格来看,其大多青睐资产规模大、成长性高、估值合理且市场流动性好的个股。
“我们眼中的成长股与内地投资者眼中的成长股可能有所不同,对于许多内地投资者而言,成长股是那些在某个历史时期处于新兴领域,行业高速发展,且未来成长空间巨大的公司。但我们认为,只要业绩增速超过GDP增速,都可以视为成长股。”一位拥有多年投研经验的外资基金经理对记者坦言。
上述基金经理进一步表示,在投资一只
股票时,会分析其收益来源中盈利增长和估值提升部分的占比。如果是成长股,大部分的投资回报应来自盈利增长。“在外资眼中,贵州茅台就可以被称为成长股。”
另外,QFII对股票的
分红派现能力也非常重视。今年二季度QFII增持股数最多的中国巨石、东阿阿胶、上海机电、天士力、小天鹅A等分红都很慷慨。数据显示,中国巨石近三年现金分红总额达到16.83亿元;东阿阿胶近三年现金分红总额达到16.35亿元,同期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分红总额仅为9.46亿元。
坚持长期持有股神巴菲特曾说过,“如果一只股票你不想持有10年,你就不要持有10分钟。”10年是巴菲特对于长期投资的定义。在波动剧烈的A股市场中,长期持股、
换手率低,也是QFII超额回报惊人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除了摩根士丹利投资格力电器的案例之外,瑞士联合银行持有贵州茅台的年限达到4年;挪威中央银行投资老板电器,美林国际投资美的集团的年限为2年左右。
在某外资基金经理看来,QFII偏向于长期持股,且会专注于某几个看好的板块,虽然可能会对板块内部的个股进行调整,但不会改变其整体持仓。“长期持有某一个板块,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承受较大幅度的回撤,但如果从3到5年的研发前景来看,则可以忍受短期波动,甚至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加仓。”
沪上一位基金分析人士表示,虽然QFII的重仓股不可直接套用,但QFII的投资思路值得重视。一方面,在海外成熟市场,考量一个基金经理或者基金公司是否优秀的周期是3至5年,甚至5至10年。因此,外资相对而言没有业绩考核压力,可以专心做一些中
长线的行业投资。另一方面,外资的运作理念相对成熟,并且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市场检验。(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