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票的起源:风险与财富的催化剂
股票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其诞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商业活动中的巨大风险与融资需求。
历史背景
17世纪,欧洲进入大航海时代,远洋贸易利润丰厚,但风险极高,单靠个人或家族的财力难以支撑。
里程碑事件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它将巨大的航海项目拆分成小份额,向社会公众出售,以筹集资金并分散风险。这便是现代股份制公司的雏形。
第一张股票
160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可交易的股票,这标志着股票正式从一种内部凭证,演变成可自由流通的金融工具。
股票的诞生,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融资渠道,也让普通民众得以参与大型商业项目,分享其利润,从而彻底改变了商业和资本的运作模式。
2. 股票的本质:所有权的份额
股票 = 企业的所有权份额
当企业需要资金发展时,会将其所有权分割成许多小份,卖给
投资者,这些小份就是股票。
买股票不是买一张纸
你购买的不是一个实物凭证,而是购买了分享企业未来剩余价值的权利。
股东的收益来源
分红:企业盈利后,将一部分利润分配给股东。
资本增值:当企业发展得更好,其股票的价值也会更高,你可以以高于买入时的价格卖出,从而获得收益。
3. 股票背后的原生逻辑
股票可以看作是连接企业与投资者的一种契约或凭证,其逻辑链条如下:
企业融资
企业家有好的项目但缺乏资金。
投资者要回报
投资者拿出资金,以换取企业未来的部分利润和所有权。
股票诞生
股票就是这种“资金—所有权”交换的凭证。
市场流通
投资者之间可以自由买卖股票,形成了股票的二级市场。
核心逻辑:股票是一种结合了融资工具、所有权凭证和权益分享机制的金融产品。
4. 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债券
是一种“债权”。你将钱借给企业,企业按固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有义务偿还本金。在企业清算时,债券持有人的清偿顺序优先于股东。
股票
是一种“所有权”。你成为了企业的合伙人,没有固定的利息,但有剩余索取权(即在偿还所有债务后,对企业剩余利润和资产的分配权)。
本质差别:债券是“借条”,追求稳定;股票是“合伙人凭证”,承担不确定性以获取更高回报的可能。
5. 股票为什么会涨跌
原生逻辑
股票的理论价格等于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现金流折现的预期。企业赚钱能力越强,未来现金流越高,股票的内在价值就越大。反之,如果企业亏损甚至破产,股票价值可能归零。
现实市场
短期的股票价格还会受到
投机、资金面、政策和市场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价格大幅偏离企业的真实价值。
长期趋势
从长远来看,股价最终还是会回归并锚定于企业的
基本面。
6. 本质总结
股票的核心逻辑可以浓缩成一句话:股票是企业剩余价值索取权的份额化凭证。你购买的不是一张纸或一串代码,而是企业未来创造财富的一部分。
短期来看,股票可能是投机游戏;但长期来看,它必须回归到企业价值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