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作为一种技术分析方法,其成功率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取决于使用者的理解深度、交易经验、市场环境以及与其他因素的结合程度。根据搜索结果,缠论的成功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不同学习阶段的成功率差异第一阶段(机械应用)
初学者严格按照缠论定义画笔画段,但成功率较低,经常
止损,总体难以盈利。
第二阶段(经验优化)
加入次级别结构、中枢引力等逻辑,但仍处于缠论框架内,交易结果不稳定,偶尔大赚但经常止损。
第三阶段(结合传统技术)
融合
MACD、
均线、
成交量等指标,提高买卖点筛选能力,总体可能不亏或少亏,但仍未稳定盈利。
第四阶段(结合
基本面与资金面)
加入市场环境、资金流向、股性等因素,交易认知大幅提升,接近稳定盈利。
第五阶段(化繁为简)
经过长期积累后,形成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执行力提升,最终实现稳定盈利。
2.不同买卖点的成功率
1)趋势背驰的成功率
在日线级别,两中枢后的背驰
反转概率较高,可达90%。
2)小转大的应对策略
小级别背驰引发大级别转折时,需依赖第二类买卖点,成功率取决于市场环境。
3)三类买卖点的成功率
有交易者通过程序化测试发现,缠论买点在沪深300ETF上的胜率可达70%以上,但不同标的差异较大。
3.影响成功率的因素
1)级别选择
30分钟级别对
散户较合适,不同级别成功率不同。
2)市场环境
大环境差时,缠论的成功率可能下降,需结合资金管理。
3)交易纪律
即使缠论信号准确,若执行不到位(如未及时止损),仍可能亏损。
4)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如叠加MACD、压力位、顶分型信号,可提高判断准确性。
4.缠论的确定性
1)背驰后的反弹
某级别趋势背驰后,至少会有次级别反弹,这是缠论的核心确定性之一。
2)走势终完美
任何走势类型终将完成,这为交易提供了一定的逻辑支撑。
5.实际案例与统计
有交易者测试缠论买点在ETF上的胜率,沪深300ETF达70.37%,
创业板ETF为61.54%,上证50ETF仅44%。但缠论并非万能,市场突发因素(如系统性风险)可能导致信号失效。
结论
缠论的成功率并非固定,而是取决于使用者的熟练度、市场环境、交易纪律以及与其他分析方法的结合。对于初学者,成功率可能较低,但随着经验积累和策略优化,可逐步提高胜率。最终,缠论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结构化的市场分析框架,而非绝对的“必胜法则”。